什么是淋巴瘤,怎么治疗?专家来解析
刘锐 邓榆薇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中排在第 8~10 位,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病。那么淋巴瘤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哈医大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清媛教授,为大家揭开淋巴瘤的神秘面纱,告别误区。
什么是淋巴瘤?
张清媛介绍,在临床上,淋巴瘤是一类以淋巴组织或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它会沿着淋巴管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目前,淋巴瘤病因不明确,长期接触放射线照射或放射线尘埃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长期使用杀虫剂、农药等的农耕、林业人员;长期接触苯丙烯、苯等化学物质的职业人员等人群需警惕患淋巴瘤。病毒感染包括 EB 病毒、艾滋病毒 ( HIV ) 和幽门螺杆菌 ( HP ) 感染也会增加淋巴瘤发病风险。
另外,虽然并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表明,人的情绪与淋巴瘤的发病存在直接的关系,但精神压力大、情绪焦虑紧张等坏情绪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增加各种疾病风险,这其中自然包括淋巴瘤。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张清媛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加强身体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增强自身免疫力等,将淋巴瘤患病风险降到最低。
有时候,兄弟姐妹可先后或同时罹患淋巴瘤,这是因为淋巴瘤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也应定期体检,注意观察。
如何确诊淋巴瘤?
如果是属于上述易患淋巴瘤情况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如果是一般人群,每 2~3 年 1 次常规体检就可以了。
体检的项目应该包含医生触摸浅表淋巴结、肝脏和脾脏,做浅表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和肝脾超声,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等项目。
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淋巴瘤患者触摸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分布不对称,后期还会与皮肤粘连,有可能破溃。血常规偶有贫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加等也要引起注意,有可能是淋巴瘤。
如果超声、血生化以及 CT、MRI 等检查后医师告知有明显异常,那很大可能是患有淋巴瘤,要通过活检肿大淋巴结取病理以进一步确诊。
确诊淋巴瘤后,如何治疗呢?
淋巴瘤是不是可以不治疗,先观察呢?张清媛表示,患者完成医院正规检查后,如果是无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经医生分析判断可以先观察的,按医嘱进行观察,否则均应及时治疗。
化疗是当前治疗淋巴瘤最主要的手段,一些早期患者通过化疗多数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肿大的淋巴结没完全消失,或者患者年龄比较大,那么还会加入放疗手段。
除了传统的放化疗,如分子靶向治疗和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这些现在新型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给广大患者带来很大福音。
相对于肺癌、乳腺癌等肿瘤,淋巴瘤可以称为 " 幸福癌 ",总体来看早期发现后经积极治疗有治愈可能,超过 90% 的患者能活超过 5 年,之后活得也很长。但是,因为淋巴瘤分类和严重程度复杂,所以,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的时间上差别还是较大的。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张清媛提醒,淋巴瘤化疗期间,正确饮食很关键。患者日常饮食应遵循多样化,少食多餐。首先,要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及足够的热量;其次,可以摄入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牛奶、鸡蛋等,这有利于保持体力;再者,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和坚硬的食物。营养不良对于淋巴瘤诊疗和之后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肿瘤患者平均营养不良发生率在 30% 左右。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对于已经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请营养师会诊,通过饮食调整或肠内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如果出现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补充 B 族维生素及消化酶、益生菌制剂,并选用开胃助消化的食物。
张清媛提示大家要特别注意,在接受化疗治疗前,不要空腹。可在治疗开始前 1 小时左右,适当吃一些清淡食物,这样可以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在整个化疗期间,还要戒烟戒酒,适量饮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淋巴瘤化疗的副作用会出现化验单上白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血小板减低、贫血等,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出血甚至休克等风险增加,此外,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腹泻、脱发、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情况。针对不同的副作用,在化疗期间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一定要和医生及时沟通,积极地调整治疗方案。
当患者知道自己得了淋巴瘤,会出现焦躁不安、多疑、紧张等情绪。然而,面对病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很重要。所以,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首先,家属需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为患者树立信心。认真倾听,用心陪伴,使患者振作起来才是根治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其次,患者平时也要多接受正面积极的信息,坚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癌症,拒绝负面情绪。最后,患者和患者家属还可以通过与病友交流的方式,使情绪释放和表达,压力得到缓解。
要做好淋巴瘤后期的复查
淋巴瘤的并发症主要有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积液、腹水、肿瘤溶解综合征、出凝血障碍、精神障碍。并发症的危害不可小视,要积极按时做检查,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张清媛提醒广大患者,在结束淋巴瘤治疗,疾病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适当的中强度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疲乏,有利于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调节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安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第二,先慢慢增加训练时间,然后增加强度;第三,运动中如果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应马上降低运动量或停止,原地休息,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及时就医。
淋巴瘤复发的根本原因是体内有的肿瘤细胞不会被药物杀伤,而且这些肿瘤细胞不断增加。在治疗结束后,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或体重减轻时,或存在不适症状,如发热、盗汗、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体表摸到包块等,应尽早返回医院复查,以免遗漏早期疾病复发的线索。
患者在治疗结束的 5 年中:第 1 — 2 年,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第 3 年,每 6 — 12 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主要是如实报告病情的发展情况和医生触摸有没有淋巴结肿大、采血化验、拍片子等。复查结果应及时与医生交流,医生会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对随访频次进行调整。
张清媛表示,淋巴瘤并不可怕,树立治愈的信心,坦然面对常见不良反应与疾病的反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注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防与治 " 并行,才能战胜淋巴瘤。
值班主编 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