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网上公开道歉7日,女子网络平台“疯狂输出”摊官司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冠
发微信朋友圈真不受约束?啥话都能说 ?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人都会在网络平台上晒日常、发表言论、宣泄自己的情绪,这也导致了很多人会在网上逞口舌之快 ……
5 月 19 日,延寿县法院通过近日执结的一起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上辱骂他人、暴露他人信息而引发的人格权纠纷一案,为市民进行普法,言论自由并非没有边界,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
2022 年至 2023 年期间,市民李小黎多次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上辱骂杨瑜,称杨瑜与自己丈夫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并曝光杨瑜身份信息及家庭住址,给杨瑜造成困扰,杨瑜遂诉至法院,要求李小黎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上连续公开道歉 7 日。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仔细分析研判案情,并联系双方当事人,锁定案件矛盾点:一、需确定道歉声明的内容。二、被执行人李小黎现微信好友仅有 2 人,抖音好友数量为 0,申请执行人认为此时发布道歉声明达不到公开道歉的目的。
执行干警分别约谈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确定了道歉声明的内容。随后,又与被执行人深入沟通,让其恢复微信、抖音好友数量。起初被执行人不愿加回好友,觉得好友太多在朋友圈、抖音公开道歉太伤面子。
见此情景,执行干警首先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告知其如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将会受到拘留、罚款等处罚。随后对其进行情感疏通:作为一名成年人,事情已然发生,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一味逃避并不会解决问题。最后,在执行干警刚柔并济的引导下,被执行人李小黎将自己微信、抖音好友数量恢复到与发布不当言论时一致。
3 月中旬,被执行人李小黎连续七日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发布经法院审核后的道歉声明。至此,本案顺利执结。
法官提醒: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市民在享受网络社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值班主编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