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上的爱情:塔吊夫妻携手十余载在天地对望中守护别样浪漫

新快报讯 " 老公,帮我系好安全带。"" 好嘞,老婆,记得手套也要戴好。"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项目忙碌的工地里,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准备爬上塔吊,开启今天的工作。夫妻二人都是塔吊司机,丈夫负责驾驶项目的 3 号塔吊,妻子则负责 5 号塔吊,两人隔空相望,搭伙作业,配合默契,工友们称他们为工地上的 " 高质量夫妻档 "。

这对夫妻,男的叫赵洪发,女的叫陈晓霞,两人都来自四川。2023 年 2 月,夫妻俩来到中建三局华南公司,主要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建设项目 ( 易地新建 ) 塔吊操作工作。项目位于顺德大良街道红岗工业区展业路 8 号,毗邻广珠公路,交通便利,规划用地 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5.6 万平方米,编制床位 1490 张,地下停车位 2000 个,主体建筑集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部综合大楼于一体,并设有区人防中心医院、医疗直升机停机坪系统等。

陈晓霞夫妇加入的塔吊劳务队伍,需要操作建筑工地必备的起重设备,而塔吊司机这个工种,要在高空作业,这份工作被称为全球十大危险职业。作为工地上离太阳和月亮最近的人,两人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次 " 高空旅行 ",他们坐在"城市之巅 ",日夜相伴,在天地对望中守护着他们的爱情与浪漫。寒暑往来,沧海桑田,他们的故事只是千万一线工友夫妻的缩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造就着不平凡,在劳动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创造着属于彼此的幸福。

高空上的爱情:塔吊夫妻携手十余载在天地对望中守护别样浪漫

工地上的爱情故事。

据介绍,夫妻两人都是四川人,皆生于 1991 年,相识于 2008 年。那年,赵洪发转岗成为了塔吊司机,从此开启了坚守 15 年的 " 云端人生 "。塔吊司机作为特殊工种,需要考取资格证书,待遇也要比普通工种高。他算了算账,如今,每个月最少能拿到 8000 多元钱,最多的时候拿到过 1 万多元,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丈夫的支持与鼓励下,2013 年,陈晓霞作了一个重要决定——也加入到丈夫的塔吊事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丈夫的帮助,陈晓霞很快就考取了资格证书。从此,夫妻俩不仅是生活上的好伴侣,更成了工作上的好拍档。

对于赵洪发来说,干一行就要热爱一行、专注一行。多年来他走南闯北,做过木工、电工、钢筋工,工地上几乎什么工种他都干过,给自己练就了一身绝活。除了过硬的理论知识,驾驶塔吊、维保检修塔吊他也得心应手。从业以来,他始终精益求精,做到零误差、零故障。不仅自己优秀,他还会毫无保留地向新手们传授经验,陈晓霞就是他最得意的徒弟。两人的塔吊相隔 80 多米,虽然在同一个工地上作业,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却很少有时间相聚。作业时,两人一呆就是 4 个多小时,有时候作业忙,午饭也在操作室内吃。操作室里放有桶装水,喝水好办,上厕所就麻烦了,上下一趟快也要十多分钟,还不安全。所以,只能尽量少喝水。一台小小的对讲机,成了两人平日互动、交流的 " 信鸽 ",当赵洪发操作的塔吊与妻子操作的塔吊存在交叉作业风险时,在塔机防碰撞系统的守护下,他也会提前在对讲机里联系她,让她注意安全,小心操作。

工作忙的时候,赵洪发会主动帮陈晓霞分担吊装的活儿,让妻子先去休息、吃饭,自己则坐在塔吊里继续加班。陈晓霞吃完饭了,便会拿着饭盒给丈夫送饭,将热菜热汤送到丈夫的驾驶室里,等他一口一口地把饭吃完。两人共享着浓浓的幸福,面上尽是满足和喜悦的笑容。

遥想初次入行的自己,陈晓霞感慨道:" 之前第一次爬的时候,到了半空腿都在抖,那时候空中吹来一阵风都怕得不行,生怕会被吹下去,压根没有心情看风景……后来上上下下习惯了,熟练了,赚得也要比理发师多,我和他也能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两人每天一起上下班,吃饭也坐在一块,给彼此夹菜、喂饭,柴米油盐的日子能过得舒适、温情、幸福。

今年 5 · 20 在即,赵洪发特地为妻子准备了一个惊喜——给她送上一束粉玫瑰,象征两人情比金坚,白头偕老。两人结婚多年,平时都在工地上干活,鲜少有时间真正坐下来谈情说爱。面对丈夫的浪漫,陈晓霞甚是感动,说:" 相伴 14 年,还是第一次过这个节日,让我想起了刚恋爱的幸福时光。"

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麦斯捷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中国观察者报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中国观察者报 对此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