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座万亿城市“吸入”135万人口,这里最“吸人”!
GDP 万亿城市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的主力军。随着 2022 年广州统计公报出炉,截至目前,全国 24 座 GDP 万亿城市全部公布了 2022 年人口数据。
据统计,长沙、杭州、合肥、西安、武汉、郑州、青岛、济南、成都、宁波、南京、苏州、泉州、福州、无锡、南通、重庆等 17 座城市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总共 " 吸入 " 人口 135 万人;深圳、北京、佛山、东莞、天津、上海、广州 7 座城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其中,长沙市 2022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 1042.06 万人,相比 2021 年增加 18.13 万,增量位居第一;杭州市和合肥市常住人口新增 17.2 万和 16.9 万,分别位列二三位。
潮新闻制图
长三角区域常住人口增长最多
长三角共有 8 座 GDP 万亿城市。2022 年,除了上海,其余 7 座城市都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2 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为 1237.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7.2 万人。宁波市常住人口为 961.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7.4 万人。
上述两座城市人口增量合计达 24.6 万人,这也让浙江省 2022 年以 37 万的常住人口增量继续位居全国榜首。
江苏四座万亿之城中,苏州市 2022 年年末常住人口为 1291.06 万人,较 2021 年末增加约 6.28 万人;南京市常住人口 949.11 万人,较 2021 年末增加约 6.77 万人;无锡市常住人口 749.08 万人,增加约 1.13 万人;南通市常住人口 774.3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05 万人。
而在 2022 年,江苏全省常住人口规模增加 10 万人,上述四城增量却达到了 15.23 万人。
2022 年,安徽合肥市常住人口 963.4 万人,较上年净增 16.9 万人,占全省比重由上年的 15.48% 提高至 15.72%,上升 0.24 个百分点,人口首位度再提升。2022 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 6127 万人,比上年增加 14 万人。
图据视觉中国
四大一线城市人口同时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成为 " 北上广深 " 四大一线城市人口同时减少的一年。
《2022 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 1873.41 万人。虽然继续保持广东省第一大市的位置,但人口比上一年数据减少了 7.65 万人。
针对常住人口下降情况,广州市统计局称,2022 年末,在全国人口负增长 85 万人的背景下,广州遭受抗疫以来最严峻的疫情,叠加春节因素的影响,大量市外务工人员选择离穗观望,提前返乡。外来人口在短时间内的部分回流,造成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出现阶段性收缩。
深圳市常住人口同样出现了下降。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深圳市常住人口 1766.18 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 583.47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33.0%;常住非户籍人口 1182.71 万人,占比重 67.0%。
这一规模,相较于 2021 年的 1768.16 万常住人口,减少了 1.98 万人。这是深圳自 1979 年建市以来,也即 44 年来,人口首次负增长。
另外两座一线城市,上海市和北京市两地常住人口数量较上一年末分别减少了 13.54 万和 4.3 万。
数据显示,2022 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是 2475.89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 13.54 万人。2022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 2184.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4.3 万人。
城市发展动力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质量
随着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齐齐步入负增长时代,标志着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已经来到了一个临界点,人口发展模式也必然面临改变,新一轮的城际人口洗牌开始了。
事实上,增长乏力的不只是头部城市,就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也开始面临类似的问题。比如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曾是无数外出打工人的首选目的地,一句 "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道出了其巨大的人口吸引力。2010-2020 年,广东常住人口增长了 2170.93 万,是第二名浙江的一倍还多。
但到了去年,珠三角九市中,除了珠海,其余 8 城人口均出现负增长。其中被誉为 " 世界工厂 " 的东莞,人口更是减少了近 10 万人。受此影响,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也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长三角的情况虽然比珠三角好一些,但整体的人口增速也在放缓。除了杭州和合肥,其他城市去年的人口增量均低于 10 万,扣除本地自然增长部分,新增外来人口也已所剩无几。
而与此同时,长三角、珠三角外地人口本地化的趋势却正在加强。以深圳为例,虽然常住人口在减少,但户籍人口却从 2021 年的 556.39 万增长到去年的 583.47 万,足足多了 27 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的比例明显提升。
这一方面说明,外地人口落户大城市的愿景依旧强烈;另一方面也提醒城市的管理者,推进常住人口平权化、市民化的重要性。
因为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 抢人大战 " 的高潮正在过去,而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也已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质量,这也是为啥最近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红利终将过去,接下来要拼的是人才红利、人文红利。
监制 | 唐小山
审校 | 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