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夕,听紫金草志愿者讲述南京故事
现代快报讯 3 月 4 日,在全国第 60 个 " 学雷锋纪念日 " 来临之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 紫金花开— 2023 年度紫金草志愿者上岗暨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 " 启动仪式。青年志愿者上岗宣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讲述、国际志愿者分享感悟 …… 百名中外志愿者齐聚纪念馆,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紫金草志愿者
一堂特殊的 " 历史课 ",幸存者后代接力传承历史真相
上午 9 时,活动正式启动。中外志愿者们分享志愿经历,讲述志愿服务中那些难忘的故事。其中,一场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讲述的 " 历史课 ",让人印象深刻。
△夏媛在进行志愿讲解
首批 "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 " 夏媛从小耳濡目染,了解外婆夏淑琴当年的亲身经历。在浇铸着夏淑琴老人的脚印旁,夏媛为大家讲述外婆的经历。" 如今,传递历史真相的重任转交到我们身上。我会一遍遍讲述给年轻人听。"
传承人马雯倩也来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她是一位 "95 后 ",南京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重孙女。2019 年起,她从幸存者后代的视角,向观众讲述历史。马雯倩认为,当代年轻人应肩负起传承历史、传递和平的使命。
如今,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未来,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将继续扩容。
外国志愿者加入,用世界语言讲述南京故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纪念馆汇聚了来自 3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400 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特长和语言,通过志愿讲解、翻译史料、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历史。
来自东帝汶的艾萨克,是东南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他也是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之一。艾萨克称,自己来南京已经八年了,对他来说,南京就像是第二个家乡。" 来南京的第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当年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心里非常难受。" 参观结束后,艾萨克了解到纪念馆有很多国际志愿者,他果断地报了名,加入了志愿者的大家庭。" 每次在纪念馆参与完志愿服务,我都会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海外社交软件上介绍相关活动并分享我的感受,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播和平。"
成为紫金草国际志愿者,艾萨克直言感到非常荣幸,感触很深,也让他更加珍惜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我将继续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
医者仁心,医护志愿者为幸存者健康保驾护航
当天,纪念馆全馆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好地服务观众,全体党员到一线,为观众答疑解难。与此同时,雷锋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人是纪念馆以及全社会最关心的人,他们的身体健康更是牵动着大家的心。当天上午,南京侵华援助协会副会长钱毅带着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上门慰问幸存者马庭宝、艾义英、王义隆,孩子们还亲手做了饭菜,和老人们一起吃。
2023 年,南京侵华援助协会和省人医成立的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健康呵护服务队 " 以及建邺区卫健委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的医护志愿者们,将利用休息时间上门访视幸存者,为老人进行检查身体及健康呵护服务。健康呵护服务队的队长、省人医医护志愿者戴荣表示:" 医护人员发挥专业优势,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这正是服务队的意义,我们会传承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梦云 季雨 文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