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联合健康再提增资事项 此前多次增资未果 偿付能力接近监管“红线”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与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对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共计出资4.98亿元参与认购复星联合健康1.94亿股新增发行股份。
本次增资完成后,复星集团将共计持有复星联合健康28.4%股权。目前,上述增资事项尚待复星联合健康股东大会、中国银保监会或届时其他有权机构批准。值得关注的是,复星联合健康曾在2018年、2019年、2021年三次进行增资,但均未能成功。
就本次增资的目的,复星医药在公告中表示,增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复星联合健康补充资本金,以提高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自成立以来,复星联合健康保费规模不断增长,但其偿付能力亦消耗过快。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54.57%、109.14%,已逼近监管“红线”。
拟增资4.98亿元
复星医药披露的公告显示,5月5日,复星医药与顺德科创及复星联合健康共同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以2.56元/股的价格认购复星联合健康共计1.94亿股新增股份,出资总额为4.98亿元。
其中,复星医药、顺德科创拟分别出资2.49亿元认购复星联合健康9722万股新增股份,对应新增注册资本9722万元。增资完成后,复星医药与顺德科创将分别持有复星联合健康14%的股权,并列为复星联合健康第二大股东。除此之外,作为单独持有复星联合健康有表决权股份总数10%以上的股东,复星医药有权提名1名董事候选人。
目前,复星联合健康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其与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均为上海复星高科技有限公司,而复星高科的控股股东即复星国际,若本次增资完成,复星集团将共计持有复星联合健康28.4%股权。
另一家出资企业顺德科创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地广东省佛山市,注册资本15.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对科技园区开发及各类行业进行投资,物业管理、房屋租赁、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等,佛山市顺德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持有其100%的股权并为其实际控制人。
就本次增资的目的,复星医药在公告中表示,增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复星联合健康补充资本金,以提高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同时推动复星集团医药、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与商业保险的合作融通。
目前,本次增资尚需经复星联合健康股东大会、中国银保监会或届时其他有权机构批准。值得关注的是,复星联合健康曾在2018年9月、2019年6月和2021年4月三次发布公告,分别拟增发3.85亿股股份、1.6亿股股份、1.15亿股股份,但最终三次增资均未成功。
近年来,“复星系”因频繁出售资产、负债情况等备受市场关注。截至2022年末,复星国际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长8.74%;归母净利润仅为5.3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4.66%;负债规模合计623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5.75%。
而从复星联合健康其他股东来看,其经营业绩亦面临一定压力。目前,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复星联合健康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9.5%。作为复星联合健康第二大股东,宜华地产在2021年因陷入合同纠纷,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将其持有的复星联合健康的19.5%股权进行司法拍卖,用于清偿债务,但拍卖并未成功。
复星联合健康并列第三大股东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亦曾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官网介绍,重庆东银控股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机械制造、房地产、矿产能源和金融投资为主要发展方向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下辖实业集团、地产集团和东胜集团3大产业集团。
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
公开信息显示,复星联合健康成立于2017年1月,注册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成立至今已有6年,亦为国内第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提供健康保障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已设有北京、上海、江苏、四川、重庆5家分公司及6家中心支公司和1家支公司。
自成立以来,复星联合健康保费规模持续增长。财报显示,2017-2022年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9亿元、5.2亿元、18.19亿元、24.54亿元、37.14亿元、38.79亿元,然而,2018-2022年末保费增速分别为781.36%、249.81%、34.91%、51.34%、4.44%,保费增速近年已大幅下降。
从利润规模看,复星联合健康成立前4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至近2年才开始盈利。其中,2017-2020年,复星联合健康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87亿元、-0.39亿元、-0.74亿元;2021-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2亿元、0.63亿元,由亏转盈。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略微盈利0.15亿元。
然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复星联合健康的资本金亦消耗过快,偿付能力承受较大压力。财报显示,2021年以前,复星联合健康的偿付能力均维持在150%以上。2017-2021年末,复星联合健康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60.7%、152.99%、157%、150%、156%,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2018年偿付能力水平相比于2017年大幅下降,复星联合健康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公司2017 年成立,随着业务的高速增长,2018 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达782%,引起最低资本上升”。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偿付能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56.7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13.55%。复星联合健康在财报中表示,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净资产下降以及非认可资产上升带来的实际资本下降影响,公司需尽快推进增资事项进展,从根本上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可资本化指标得分情况。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复星联合健康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降至54.57%、109.14%,逼近监管“红线”,即监管规定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的水平。
从在售产品看,截至2022年末,复星联合健康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中,前四名均为重大疾病保险,另有一款产品为意外伤害保险,销售渠道主要为银行代理渠道和专业中介渠道。
然而,从赔付支出看,复星联合健康近年的赔付规模亦不断上升。具体来看,2019-2022年,复星联合健康赔付支出分别为2.31亿元、4.98亿元、7.66亿元、10.4亿元,2020-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5.58%、53.82%、35.77%。
有业内人士曾对外表示,保险公司盈利主要通过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取得,而在权益市场收益大幅下行的宏观环境下,利润压力也向承保端转移,若无核心竞争力,或一时难以扭亏。
记者就增资扩股、业绩、偿付能力等问题致函复星联合健康,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