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资金面归于平静,机构“加杠杆”热情再起
每日早晨为您推送最值得关注的宏观要闻
3月以来,随着流动性的改善,市场“加杠杆”热情边际抬升。
数据显示,3月1日、3月2日、3月3日、3月6日、3月7日央行分别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70亿元、730亿元、180亿元、70亿元、3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净回笼1930亿元、2270亿元、4520亿元、3290亿元、4780亿元。
缩量逆回购并没有影响跨月之后资金面宽松的态势。截至3月8日15时,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93%,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62%。
不过经历过2月资金面的紧张,多位业内人士对目前资金面宽松的态势仍保持谨慎态度。
一位债券交易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的主要政策还是以宽信用为主,货币政策仍为中性平稳,今后资金利率会围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
与此同时,部分机构又重新开始“滚隔夜”。截至3月7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为7.12万亿元,较2月28日的3.68万亿元有大幅上升,这也是2月以来首次突破7万亿元。
多数市场人士对资金面宽松行情能否持续存在担忧,为何机构又重燃“加杠杆”热情?
一位公募基金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2022年“理财赎回潮”后,信用债的两大配置方——理财和公募基金,普遍转向配置短券,目前机构寻找合意资产的难度加大,在短端信用利差持续收缩格局下,为了增厚收益,市场仍会选择在流动性不悲观的环境下增加杠杆。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靳毅对记者表示,在这种行情下,需要注意经济超预期改善,一旦流动性收缩,那么当前的杠杆交易就很有可能反转,在杠杆资金离场格局下,目前利差较“薄”的短端品种可能会面临调整。
“近期经济复苏较快,导致银行超储消耗较多,这种背景下央行仍会更多用逆回购投放资金。后续即使降准也较为中性,预计资金面仍持续波动。叠加目前套息空间较低,套息策略的可行性也较低。”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璐说。
2023和百万基民在、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