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冲历史第一,漫威狠货还在后头

该回来的还是回来了。

漫威新作,也是系列终章——

《银河护卫队 3》正式上映,开分 8.6。

关于预告片中那句看似口气有点大的宣传语——"《复联 4》后漫威最佳 "。

Sir 看完片后觉得挺客观的。

一方面,《银护》在滚导鲜明的个人风格加持下,始终是漫威口碑最稳定的系列之一,前两部豆瓣都在 8 分以上,最终章稳定发挥即可。

另一方面,这句话背后,也代表漫威方面承认了《复联 4》之后的电影都不咋地。

无论观众还是官方,终于达成一致:

唯有 " 变化 ",才能逆天改命。

所以 Sir 对漫威的期待,不只是眼前《银护 3》。

还有,那个憋了近五年的 " 大招 "。

01

以往提起漫威电影,首先想起肯定是票房。

这也是漫威越来越固化的标签——疯狂印钞的主题乐园。

可它不一样。

提起它,可能根本想不起来是漫威作品,但背后那一长串奖项却是个个重磅:

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第 76 届金球奖最佳动画、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动画长片、第 46 届动画安妮奖 ……

你敢信?

一部漫威作品,几乎包揽当年所有动画电影大奖。

在豆瓣上至今保持 8.6 的高分,超越 96% 动画片。

这部电影叫《蜘蛛侠:平行宇宙》。

‍ 而下个月,6 月 2 日,它的续集——

《蜘蛛侠:纵横宇宙》将在国内与北美同步上映。

在 Sir 看,它即将开启漫威电影新的变奏—— ‍

要让观众忘却 " 漫威 " 固化的标签。

必须先重建了 " 漫威 " 的品牌。

即在更燃,更爽,更刺激的流水线之外。

让我们找回作为漫威粉最初的悸动,那些天马行空的陌生感。

第一部《蜘蛛侠:平行宇宙》就做到过。

电影概念是新鲜的。

比如,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 " 蜘蛛侠多元宇宙 "。

而且这种多元,并不是限时返场的怀旧多元。

而是真正不同时间线里,不同经历,不同性别,甚至不同 " 物种 " 的蜘蛛侠。

主角迈尔斯的世界,他意外被一只遭受放射性污染的蜘蛛咬伤后,身体产生了奇怪的变化。

甚至自己还卷进了混乱的 " 蜘蛛侠 " 平行宇宙中。

有蜘蛛格温、暗影蜘蛛侠、蜘猪侠、二次元蜘蛛妹佩妮 ……

这些蜘蛛侠不仅看起来不一样。

他们生活的世界,也具有鲜明" 性格 "。

蜘蛛格温——

像从赛博朋克电影里走出来的。

这个世界有着许多重复竖直条纹的剪影,而且几乎只有两种颜色。

红色,是她慷慨饱满的情绪,蓝色,是她低沉阴郁的心情。

角色动画负责人艾伦 · 霍金斯说到:" 格温的世界,由一系列旋风般的颜色构成。我们会看到场景逐渐消失在远方,只剩下颜色。在紧张、高戏剧性的时刻中,会给人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主角迈尔斯 · 莫拉莱斯——

来自 1610 号地球,这里是美式经典漫画的天堂。

在他的世界里," 本戴点" 在画面上的风格,最为突出。

比如,他脑海里的对话框,都是由 " 本戴点 " 表现。

随后出场的,一个比一个惊喜:

黑白侦探片,穿着绅士装漫步在 " 老纽约 " 的暗影蜘蛛侠;

二次元世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拥有一副超级机甲的蜘蛛妹佩妮;

还有绝对没有恶搞谐音梗,灵感取自华纳动画片猪小弟的 " 蛛猪侠 "……

这对于这些年来,只有一种 " 漫威 " 口味的蜘蛛侠来说,观众可能也都审美疲劳了。

突然眼前出现 " 蜘蛛侠 " 宇宙,那绝对是一种大惊喜。

△ 在 2021 年,《蜘蛛侠:英雄无归》才将三代蜘蛛侠用平行时空的方式聚在一起。

但。

对于续集来说,这一切还是太 " 小儿科 " 了。

02

看预告就知道电影野心能有多大。

它不像第一部那样,只给你出现几个不同类型、时空的蜘蛛侠。

直接想象力拉满——

蜘蛛联盟。

可以说,在这里,已经 " 蛛 " 满为患了。‍

大厦里响起 " 阻止蜘蛛侠 " 的警报时,所有 " 蜘蛛侠 " 集体傻眼——

阻止谁?哪一个蜘蛛侠?

哈哈哈。

别慌。

当镜头拉进,聚焦到每个具体蜘蛛侠的身上时。

Sir 单看前期的资料,已经激动得浑身起鸡皮了。

挑几个重量级的给你们介绍:

米格尔 · 奥哈拉。

来自 928 号地球的未来新纽约市,也是组建平行宇宙蜘蛛侠队伍的 leader。

但这里的地球并非我们熟知的地球。

未来的统治阶级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富丽堂皇,由人工智能控制的 " 完美 " 天堂。这个新纽约,由蓝色铅笔草稿、粗略的马克笔合成图以及最终的丙烯酸颜料画风构成。

贾斯汀 · K · 汤普森导演说道:" 新纽约的表面硬冷,地下藏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完全映照了电影里对米格尔的塑造。"

印度蜘蛛侠,帕维塔 · 帕拉巴哈卡。

来自 50101 号地球,由图案及色彩组成的曼陀罗世界。

他与许多蜘蛛侠不一样,他没有被蜘蛛咬过,而是从一位神秘的萨满那获得 " 蜘蛛侠 " 的能力。并且,他身上的图案、着装,也是来自于印度传统舞蹈泰亚姆舞脸部彩绘风格绘制的。

霍比 · 布朗,朋克蜘蛛侠。

一个来自 70、80 年伦敦与现代伦敦混合的世界,是一个拥有鸡冠头、皮衣、破洞牛仔裤的蜘蛛侠。

他手里常常握着一把电吉他,将产生的声波变成武器。

在 332 号地球上的,骑摩托车的杰西卡 · 德鲁,有一名怀孕的蜘蛛女侠。

她的打斗场景干脆利落,用摩托车就碾压了秃鹫,身着蜘蛛侠的紧身衣,毫不遮掩腹部隆起的曲线。

第一部电影上映后,所有小女孩和少女都想成为格温。

而杰斯卡的出场,即将会是所有妈妈们,都想成为的 " 蜘蛛辣妈 "。

这些眼花缭乱的场景,性格各异的蜘蛛侠们,放在大银幕上,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

更重要的——

这不仅是 " 蜘蛛侠 " 的集结,更像是一次全球小众文化的地下派对。

除了看得见的想象力,还有" 看不见 " 的技术。

《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动画技术,在当年主流市场几乎是碾压式的。

近景,蜘蛛侠外套上细纹与质感;

街道路面的斑驳与车灯的反光,或是沙发上的塑料薄膜;

远景——

时空对撞机启动时,出现用 3D 渲染出的绚烂光斑;

迈尔斯信仰觉醒后的一跃,跳进璀璨的城市夜幕;

与 Boss 打斗时,城市被一点点分裂,消散。

这些细节与质感,都是主创无处不在的 " 小心机 "。

到了续集《蜘蛛侠:纵横宇宙》,索尼公司更是使用了 CG 流程的制作,将传统技法与未来主义现代技术相结合。

你能想象、描绘出来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制作成沉浸式 3D 场景。

更写实,也更具细节。

索尼公司内部建立了新的设计团队和新的绘画工具,让创作人员可以在角色空间中移动时用墨线勾勒他们——这些墨线不再是固定在角色身上的着色器,而是会像湿画法的水彩画一样,渗透、混合。

这种新的技术有助于弥合风格化的 2D 外观与 CG 视效的差距。

Sir 已经迫不及待要冲进那片绚丽的大银幕了。

03

当然,不论什么样的蜘蛛侠,任何时期的蜘蛛侠,或是,任意风格下的蜘蛛侠。

它都在讨论着一个核心的问题:

英雄,是如何才能成为英雄的。

《蜘蛛侠:纵横宇宙》预告里有这样一幕——

每一个时空里的蜘蛛侠,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选择一个亲人好友的死亡,还是去拯救更多的人?

牺牲,是蜘蛛侠的 " 命运 "。

虽然残忍,这却是每一个人成为蜘蛛侠的 " 必经之路 "。

甚至,这种稀松平常的 " 死亡 ",已经成了《蜘蛛侠:纵横宇宙》里的 " 地狱梗 "。

抑郁的蜘蛛侠,躺在蜘蛛侠心理医生的沙发上带着哭腔说着:

— " 我看着我的叔叔 ......"

—蜘蛛侠心理医生说:" 让我猜猜,他死了 ......"

但,续集里迈尔斯喊出了:" 我两样都能救 "这样的豪情壮志。

Sir 猜测,迈尔斯会因此而跟 " 蜘蛛侠组织 " 反目。

这也或许将是漫威电影真正冒险的实验——

用最古老的 IP 故事。

去反叛那套陈旧、安全的价值观。

这么多年,蜘蛛侠还是漫威里最亲民的超英。

纵观蜘蛛侠的背景,它总是离不开城市里出现的 " 普通人 "。

不论是哪个时空的蜘蛛侠,他 / 她都有着与我们最为接近又熟悉的一面。

他胆小。

在知道自己有超能力后,想成为蜘蛛侠的迈尔斯来到了顶楼,想试试蜘蛛侠的 " 楼层飞跃 "。

但因为恐高,又走下了楼。

他软弱。

在无数次拯救世界后,却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整日靠吃披萨度日,在浴室的淋浴下掩藏自己的哭声。

他也小心眼。

在索尼第一部由托比 · 马奎尔饰演的《蜘蛛侠》,是他与拳击俱乐部的老板有纠纷,从而放走了劫匪,也因此,劫匪错手杀死了他的本叔叔。

他甚至,也有过动摇。

在他失去蜘蛛侠力量的时候,扔掉了自己的蜘蛛侠套装。

与钢铁侠、蝙蝠侠、超人那种含着 " 力量 " 出生的人相比。

蜘蛛侠,更像是这个城市里,任何的一个人。

而动画片则是对这层含义的深挖。

第一部有一个这样的细节。

当迈尔斯目睹彼特 · 帕克被杀后,去商店里购买蜘蛛侠的套装,准备参加他的葬礼。

在商店里,他问长得像斯坦 · 李的店员," 如果不合身我能退?"

老头转身跟他说:总会合身的,最终会的。

说的是制服的事么?

其实,说的是成为蜘蛛侠这件事。

如果说曾经的蜘蛛侠真人电影,讲的是一个特定时代,特定背景的小人物如何与宏大的使命感自处。

那么,蜘蛛侠的动画系列,则是在呈现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普通人广泛被压抑、被规训的困境。

更直白地说。

曾经,蜘蛛侠 IP 的母题在于 " 我能不能配得上这件战衣 "。

是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脆弱,并与它共存,才能真正成为强者。

而如今。

则变成了 " 我们能不能穿出一件属于自己的战衣 "。

是接纳一个特别的自己,然后再冲破自己,最终成为被自己承认,而不是被某种标准尺码承认的 " 强者 "。

诚然,这样的电影不那么 " 漫威 "。

它没有庞大的世界观,重型的特效,甚至与其他电影相通的人物纠葛、爱恨情仇。

它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推出英雄与反派。

却有可能让我们找回重新需要漫威的理由:

电影还能这么拍?

英雄还能这么混蛋?

彩蛋还能这么埋?

……

不是漫威离开我们太久了。

而是这些带着冒犯、未知,与震撼的 " 问号 ",已经离我们的大银幕太远了。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8-2020, 中国观察者报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信息维权、举报:853029381@qq.com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 中国观察者报 对此不承担责任.